今 “爆棚到鬆動,就是一種進步。”葉健強對比火車站公廁今昔,感慨歲月流逝 羊城晚報記者 鄭迅 攝
  
  昔葉健強這張著名的火車站女廁圖,被公認為濃縮了一個時代的印記
  穿行40年
  廣州火車站記憶
  文/羊城晚報記者 何裕華
  廣州火車站40年記憶,多少變遷似無從說起,或許,著眼微細處更能觀照大問題。其中,廣場公廁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範例。
  所謂“人有三急”,每個曾到廣州火車站地區的人,都離不開“如廁”二字,而要講火車站廣場公廁的故事,則不得不提廣州知名跑街攝影記者葉健強:1991年春節前,他在廣州火車站西廣場公廁拍下女性旅客上廁所“爆棚”一幕並引起社會極大反響,被公認為濃縮了一個時代的印跡。近日,記者邀請葉健強舊地重游,比對公廁今昔,再撫時代巨輪軌跡。
  葉健強眼中的火車站
  從單一寧靜到欲望橫流
  1972年就跑上廣州街頭記錄城市與人文變遷的葉健強,提及廣州火車站,總有千言萬語,一種難捨的情結又分明帶有三分糾結。
  “因為廣州火車站選址在當時市北郊越秀山下,近舊機場,而舊機場附近建的樓都不能超過十層高的,所以新站只建了四層。但印象中,廣場特別寬闊,主體建築也很雄偉。”葉健強向記者回憶道,廣州火車站建成至20世紀80年代前期,都是“單一的寧靜”。主要使用者是來自港澳的回鄉客,附近的東方賓館、白雲賓館等等主要都是香港人入住。“我不時也會跟家裡人去接香港親戚,那時候人不多,內環高架橋還沒建好,視野很開闊。甚至有人覺得廣場之大是浪費空間”。
  隨著南風漸進,北雁飛來,廣州火車站成了承接改革開放帶來的用工潮的交匯點。“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港澳和海外的加工業、電子製造業逐漸落戶廣東,而在‘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的號召下,全國農民工幾乎都涌來廣東打工,廣州火車站就成為他們進入廣東的首站。隨著人流越來越大,‘流通’也逐漸變成‘不通’。”葉健強說。
  從葉健強跑街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到,進入20世紀90年代,火車站已顯露出社會百態。“人越多,停留的時間越長,滋生的欲望和各種不規範的表達形式就越多。你看,有炒黃牛票的,有吸毒的,有拿果皮箱墊著賣糖精色素勾兌出來的‘橙汁’的。”他認為,從70年代,廣州人從火車站出發去“光榮務農”,到廣州人去火車站接香港親戚,再到大量外地務工者充斥火車站地區,廣州火車站好像已經變得跟廣州人沒什麼關係,“很長一段時間,市民街坊都有這個印象,沒什麼事別去火車站,一來是親近點、親情點已經不在那裡了,二來是各類人與欲望交雜下,那裡成了一個藏污納垢的地方”。
  針對近期紛紛揚揚的廣州火車站改造計劃,葉健強認為,該站的改造關鍵,還不在於擴容多少,不在硬件升級多少,而在於徹底改變大家對廣州火車站的舊印象,當廣州火車站地區不再有“交通黑點”、“髒亂差”等等社會刻板印象時,其改造就成功了。 編輯: 曾炟
   1
  聽老廣講述公廁變遷
  從擠到踩死人到從容化靚妝
  隨著火車站人員構成複雜化,其突出體現“藏污納垢”的地方就是公共衛生間。廣州市公安局越秀區分局廣場派出所一名老民警曾向記者證實,為彌補南下運力的不足,大量的運煤車、運牲畜車被改裝成南下列車——“大棚車”,車上不僅有各樣濃烈的臭味,更要命的是沒有廁所。就算有,也僅是簡易廁所,男的還能解決,女的就只能憋著等停站,一下車,大量女人就跑到火車站廣場西面的女廁所。由於人實在太多,在上世紀90年代初,還曾發生女廁所踩死人的慘劇。
  “1991年春節前,我在廣州火車站西廣場的公廁拍下女旅客上廁所‘爆棚’一圖,成了不可複製的歷史符號。廁所‘爆棚’不僅呈現了一種視覺衝擊,反映當時的如廁狀況,更體現了一個時代側面。洶涌而至的農民工潮爆滿了列車,爆滿了廁所,也爆滿了廣東。一系列的基礎硬件都超負荷了,超出了廣東的承受能力。當時,就是這樣一種狀況。”葉健強說。
  自此,西廣場公廁成了廣州火車站一個微小但不可忽略的組成部分,至今幾經改建,仍保持對外開放。
  4月28日中午,記者與葉健強一起,再次前往該公廁。雖然下著小雨,但仍可見整飾一新的公廁秩序井然。在公廁門前賣紙巾的阿姨告訴記者,該公廁近年已經被越秀區城管接手管理,並無外包給其他環衛公司。環衛工人每天三班倒,實現24小時保潔。
  走上公廁二樓,左邊是有著16個廁坑的女廁,右邊則是男廁。環衛工黃姨表示,她在該公廁工作了近五年,管理是越來越規範,值班工人被要求每有人如廁畢,都要進去掃一下廁坑,檢查一下有沒有沖廁所、亂扔垃圾。“以前還比較多不沖廁所的人,現在的人文明很多了,就算是整個旅行團來,幾十人涌進廁所,也是一個接一個排隊,比較有秩序。這樣,我們保潔工作也容易做很多。”她說。
  “其實,一間廁所是否衛生、是否有序,是一個城市文明的縮影。”葉健強向記者簡述了西廣場公廁的變遷:90年代初期,西廣場公廁被逼爆;後來,火車站附近多了不少食店、洋快餐店,裡面一開始也設立了廁所,一定程度上分流了火車站公廁的使用者,但由於快餐店廁所長期排滿“人龍”,後來這些“私家公廁”都不對外開放了。進入2000年後,春運期間,廣場上就多了不少流動廁所,便利了候車乘客如廁。再後來,東站、南站的建設,琶洲異地候乘點的使用等等,都分流了廣州火車站的人潮。“20多年後的今天,同一個公廁,不管是男界還是女界,都不見‘三急潮’了,女士們走出洗手間時,甚至還可以輕鬆地對著鏡子化個妝,接著從容地繼續踏上回家之路。不能不說,這就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提前議
  改造後
  火車站公廁
  該設廁紙嗎?
  一張廁紙引來幾多爭議。有市民說,廣州如廁文明仍然落後,“設廁紙未到時候”
  羊城晚報記者 何裕華
  記者在走訪廣州火車站附近的公共廁所時發現,不管是中餐館還是以標準化服務贏得口碑的洋快餐店,都一律不設廁所。肯德基則是有廁位設置,但卻不對外開放,並明文告示食客,若需要方便就到西廣場公廁。
  有店員透露,快餐店早期是有設廁所的,但由於長期超負荷工作,不管是物資還是清潔力量都跟不上,反而影響了餐廳整體服務,後來就不開放了。但由於政府規定市內公共場所廁所要對外開放,所以,餐廳乾脆就把廁所撤掉。“按照標準,餐廳內的廁所都配備洗手液、廁紙,但火車站人流量太大,根本供應不過來,不設廁所也是沒辦法的事。”她說。
  該店員透露的物資和清潔人員跟不上情況,也是火車站公廁面臨的挑戰,因而,至今廣州火車站公廁還沒有設置廁紙等基本配備。去年初,省政協委員、廣州北斗導航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秋城曾建議在公共廁所提供免費廁紙,他表示,內急時湊巧沒帶手紙,進了公廁或公共場所的洗手間,又沒有紙張提供,是不少人都碰到過的糗事。大聲喊公廁管理員,打電話向好友求救,甚至發微博求援等尷尬場面在廣州這個大都市中時有發生。
  對照相鄰的香港,無論是地鐵或商場里的公廁,都是窗明几淨,廁紙、洗手液一應俱全,而這些惠民用品並未被肆意揮霍浪費,城市文明就體現於此。
  不過,不少廣州市民對此持有不同意見,認為廣州火車站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場所還未到設廁紙、洗手液的程度。“前幾年火車站好像設過廁紙,但一放進去就被偷,一些酒樓的洗手液也是經常被偷,站場和商家都耗不起,所以才撤掉這些公廁基本配備物資的。其實,也就那麼一點點東西,偷了也不值錢,但還是有人會貪這些小便宜。整體國民教育還不到位,不能奢望設個廁紙、洗手液就有香港、日本的如廁文明水平。”土生土長的廣州人彭小姐認為,公廁不再擁擠,有序如廁是廣州社會進步的體現,但要真正建立文明公廁則還有一個較長的過渡期。
  那麼,日後改造過的廣州火車站公廁該設置廁紙嗎?這是個問題。編輯: 曾炟
  (原標題:從公廁看廣州火車站40年:從單一寧靜到欲望橫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dlajjara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