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11月5日13時15分訊(首席記者 白潤嘉)重慶豐都,這個以鬼城聞名的地方,如今正在下一盤大棋,為的是幾年後,能夠當之無愧的成為“中國肉牛之都”。朝著這個目標,豐都縣各級人大代表也在積極行動。近日,記者從豐都縣人大獲悉,該縣今年的代表主題活動,以“代表助推特色農業發展”為專題。與此同時,代表們唱起了“促”、“幫”、“帶”的三字經,通過這三種形式,為豐都的肉牛產業貢獻力量。
  “促”:要查找困難、不足 還得答疑釋惑
  在豐都,農戶養牛已有多年傳統,只是以散戶養牛居多。如果要發展肉牛產業,成為“中國肉牛之都”,光政府吆喝,難度可想而知。豐都縣人大結合全縣發展肉牛產業的實際,積極動員、組織各級人大表開展“代表助推肉牛產業發展”專題代表活動。
  “組織這些活動,是希望代表們能更深入瞭解肉牛產業發展的困難和不足,提出好的建議,同時也能更全面的瞭解肉牛養殖的相關政策和農戶的意願。”豐都縣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樣一來,既能促進產業綠色健康的發展,同時也能當好傳聲筒,化解農戶養殖肉牛的顧慮。
  社壇鎮李家沖村是市級貧困村,由於全村外出務工人員多,村裡一直沒有增收致富的主打產業。一年前,鎮上組織村民發展肉牛產業,大家存在很多疑慮。不過,在鎮人大代表陳登明看來,經過多次參加調研,他認為這是一條致富的好門路。如何說動村民參與其中,也成了他的任務。
  那段時間,他不分晝夜地走訪村民,瞭解村民對養牛的看法,“村民們一是沒那麼多錢買努二來也怕疫病來了血本無歸,三是擔心銷路。”陳登明說,摸清了大家的顧慮,他開始有針對性的逐個攻破,把縣鎮發展肉牛產業的優惠政策一一詳細告訴大家,讓大家轉變觀念,積极參与。
  “幫”:結對幫扶 免費送物資、技術、政策
  解除了顧慮,很多經濟條件較好的群眾很快就投入了肉牛養殖中,但對那些沒有資本和缺少資本發展成大戶的村民來說,他們還需要更貼心的幫扶。豐都縣人大想到了“幫”,就是讓各級人大代表用自身優勢,深入到廣大農戶中區,與肉牛養殖戶結成一對一、一對多的幫扶對子,有條件的代表積極向農戶捐贈資金和物資,幫助農戶解決肉牛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
  三合街道烏龍村村民張長江就是這樣一個例子。56歲的他2004年開始養努養了幾年,因為資金和技術等方面的原因,一直無力擴大規模。“光是擴建養殖場都要好大一筆錢,再加上買努這些開銷我上哪裡去借。”張長江說,後來市、縣兩級人大代表朱剛泉得知了他的情況,與他結成幫扶對子,免費為他提供了50頭母牛。“一下就減輕了我的資金壓力。”張長江說,如今新飼養場已擴建完成,養殖規模也擴大到存欄600頭,年出欄1500頭,一年收入近200萬元。
  除了張長江這樣的養殖大戶,也有不少買不起牛的散戶得到幫扶,沒參與結對子的養殖農戶,也能得到技術、政策、信息等多方面的幫扶,以解決他們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據統計,截至目前,豐都縣846名代表結對幫扶1653戶肉牛養殖農戶,幫扶養殖肉牛38384頭。代表向肉牛養殖戶農戶捐贈牛肉發展資金及物質折資284910元,向農戶送技術1459次。
  “帶”:多種模式 帶動45%以上農戶參與
  在幫扶養殖農戶發展的同時,豐都縣人大也在探索如何發揮好帶動作用。當然,這起帶頭作用的主體,就是人大代表自己。比如在家庭牧場養殖模式起帶頭作用的高家鎮建國村鎮代表李興發。他帶頭興建一座小型養牛場,年存欄肉牛100頭,出欄肉牛120頭,還與農戶協商租賃流轉土地30餘畝,種植王草、甜高粱等草料作物,每年收穫飼草300餘噸,在他帶動下,周邊10多家農戶新建養牛圈舍30餘間,搞起了肉牛養殖,並與李興發一起共同組建養牛專業合作社。10戶農戶承包閑置土地種牧草,畝均純收入在2000元以上。
  而另一種由人大代表朱剛泉推出的“企業購牛、農戶領養、回收犢牛、母牛歸戶”的“零首付”“母牛領養”模式,群眾通過母牛領養或出售犢牛增收致富,也破解了農戶購牛資本金不足、技術實力不強和市場價格不穩定等難題。
  據統計,目前,豐都縣各級人大代錶帶動了6079戶,約占全縣45%以上的農戶,投身到發展肉牛產業及使用菌種植、牛肉深加工、複合肥料生產等肉牛延伸產業的隊伍中。
  (微博報料方式:網友可登錄騰訊微博、新浪微博或華龍微博“@華龍網原創新聞”提供新聞線索)  (原標題:助推肉牛產業發展 豐都各級人大代表唱“三字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dlajjara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